电动自行车本来应该属于非机动车的范畴,但是跑的太快发生交通事故后居然被认定为机动车,为什么电动自行车的身份会有这样的转变呢?下面就由深圳律师为您揭晓电动自行车的“双重身份”。
电动自行车看起来不过就是升级版的自行车,但它却不一定属于非机动车!5月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的再审申请人寄出再审裁定。因涉事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法院最终认定该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并按机动车标准承担赔偿责任。电动自行车车主赔偿死者家属22.85万元。而如果按非机动车的标准,肇事者则只需赔偿15.23万元。
2013年9月10日上午7时30分许,在广州市萝岗区一路口,31岁的阿梅骑着电动自行车与骑着摩托车的55岁的刘某发生碰撞。刘某经抢救无效于事发当日死亡。法医鉴定结论为交通事故致左肺破裂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死亡。根据鉴定报告,涉事电动自行车因最高时速达29.39公里,超过 “20公里/小时”的国家标准上限,被认定为机动车。
2013年11月28日,萝岗交警大队作出交通事故认定,死者刘某未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制动系不合格、方向系不合格的无号牌两轮摩托车,在禁止摩托车行驶区域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过路口,其过错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阿梅持与准驾车型不相符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无号牌两轮轻便摩托车在禁止摩托车行驶区域没有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进入路口,其过错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应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
2014年1月10日,死者家属将阿梅告上法庭。庭上,阿梅出具了购车收据、车辆合格证等证据,以证明自己驾驶的车辆属于非机动车,不应按照机动车标准进行赔偿。
在承担交通事故次要责任的情况下,如果阿梅驾驶的电动自行车被认定为非机动车,则其在本案中的承责比例应为20%;而当该车被视为机动车时,则阿梅的承责比例可能达到30%甚至40%。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阿梅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并据此作出一审判决,判令阿梅赔偿对方22.85万元。
随后,阿梅提起上诉。2014年9月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阿梅仍不服,并向广东高院申请再审。经再审审查,广东高院作出再审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马远斌 秦 旺)
该案主审法官李安认为,虽然“电动自行车”冠以“自行车”的称呼,给人以“非机动车”的感觉,但法律意义上的“非机动车”标准却没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四)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即只有那些时速低、重量轻,不具有一般机动车的危险性的电动自行车,才会被认定为非机动车。
本案中,阿梅提交的购车收据、车辆合格证等都指出该车为非机动车。如果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系厂家所为,而消费者的确不知情,那就属于产品质量问题。此时,消费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销售商或生产厂家请求赔偿。
在现实中,有不少人会私下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以达到提高行驶速度的目的。若违反交通规则或相关法律规定,引发一定后果时,除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比如交通肇事罪。如果醉酒的话,则可能会触犯危险驾驶罪。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交通事故责任具体认定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内容
本栏目:深圳交通事故律师
上一篇:无证驾驶怎么处罚
下一篇:遇到交通事故如何处理